24小时服务热线

18928448884 / 0755-2592 9959

24h咨询热线:18928448884

泰格医药(300347)———— 医药界的淡马锡 泰格医药(300347)———— 医药界的淡马锡 泰格医药(300347)———— 医药界的淡马锡

激光焊接机


  • 机型介绍



  泰格医药成立于2004 年,公司目前业务涵盖从医药产品研发到上市的全过程。

  目前业务可分为临床试验技术服务(CTS,包括药物临床研究、器械临床研究、医疗注册、BE 试验等)、临床试验相关。实验室服务(CRLS,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SMO、医学影像、DMPK、BA、CMC、S&T、化学等)两大业务板块。

  2018年公司董事长叶小平通过减持所持有1.99%公司股份,引入著名的投资机构淡马锡和高瓴资本进入,侧面反映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

  俗话说人如其名“在商界亦是如此。泰格不仅龙盘虎踞CRO黄金赛道,还做到了国内临床CRO体量最大的公司。最关键的是泰格医药手握一大把优质初创新药公司投资,股权与业务双绑定,在创新药产业链图谱上,站上了塔尖。

  泰格从2014年开始就大力开展医药企业的投资。泰格寻找优秀的医疗健康标的投资并入上市公司体内,投资收益正逐步成为公司目前利润的稳定来源。

  从年报披露的投资收益来看,近几年最高占到净利润的24%,常年稳定在10%以上。投资收益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稳定,但这也是最近几年投资者怕泰格暴雷原因。

  2021年6月11日,泰格与杭州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签订《关于设立杭州泰格生物医药产业基金之意向协议》。

  基金将主要围绕杭州市重点发展的生命健康产业,着重关注创新型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医疗服务、医疗信息化、数字疗法、智能制造等企业,投资覆盖公司发展的各个阶段。

  预计基金总规模为人民币200亿元,杭州泰格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指定其下属公司拟认缴出资人民币98亿元。泰格医药拟认缴近百亿元,这是目前最大的一笔股权基金投资。

  从2015年—2021年泰格医药参与医药类投资基金共有60只左右,基金规模高达几百亿元。

  通过产业基金去寻找合适的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资标的去来投资是泰格医药目前的主要方式。这也是国内许多CRO企业的投资手法之一,但是如此大规模的投资确实罕见。

  一般而言,产业基金所投项目上市公司有优先收购权利,且被上市公司收购是主要的退出方式。退出时,由上市公司支付现金或股票,借此实现一级市场投资收益,上市公司获得优质资产注入,以此来提升公司价值。

  从2015年起,我国开始实施药审改革,鼓励创新。近几年有关政策不断落地支持行业发展。

  与此同时,加入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中国对于临床试验的监管日趋严格并与国际接轨,吸引慢慢的变多的海外生物制药公司来到中国开展国际中心临床试验。

  泰格医药的拓展客户能力,这是起源于2009年泰格医药收购的一家子公司美斯达,而这家子公司的优点之一就是从事面向国外客户的数据统计分析业务,到2012年泰格医药在A股上市的时候,它的海外客户群体就已经布局了全球前二十家制药公司的十五家。(目前全球市占率第9)

  而泰格作为国内临床CRO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优先受益于行业发展。且国内市场临床CRO行业格局分散,在监管趋严下,泰格凭借自身的优势,市占率仍有逐步提升的空间。

  公司的员工数量从 2012 年的 692 人增长至 2020 年 的 6032 人,持续稳健增长。员工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可体现在人均创利的提升,公司的人均创利由 2010 年的 7.9 万元增长至 2020 年的 11.7 万元,在国内同行中名列前茅。

  公司创始人叶小平博士是中国临床CRO行业先驱,对公司有着明确的战略规划。另外公司管理层也都有着丰富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平均在行业中任职超过20年,核心员工保留率96%。

  泰格医药主营业务可大致分为临床试验技术服务、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及实验服务三个板块。

  前面我们提到投资收益的问题,我们先来看下泰格医药近三年的数据。2020年泰格医药实现营业收入31.92亿元,同比增长13.88%。实现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增长107.9%。

  从财报数据看,营收与净利润完全不匹配,主要是公允市价变动造成净利润的大幅波动。根据证监会上市公司关于非经常性损益法中,公允市价及投资收益被视为经常性损益。

  受金融市场的影响,这部分收益变动性有时候非常大,因此很影响公司净利润的表现,泰格医药用扣非之后的收益更能反映公司的业绩表现。(这也是目前泰格医药比同行业估值普遍低的原因之一,主营业务营收趋缓,部分收益来源投资收益)

  就现有的逻辑来看,泰格医药因为自身医药CRO产业背景,从事股权投资是有一定优势的。

  毕竟主投医药、医疗,且泰格在临床阶段的深耕使其更好拿到产品的真实数据,公司主营的CRO业务和股权投资业务是具备一定协同效应的,能够充分的发挥产业的优势。

  但是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公司商誉在逐年增长,截止到2020年泰格医药的商誉高达14.45亿元。

  临床试验技术服务主要为创新药,仿制药以及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提供配套服务。业务主要由母公司杭州泰格执行。

  2020年泰格医药临床试验技术服务收入15.19亿元,同比增长12.81%,毛利率50.13%,同比增长6.33%。

  2020年公司覆盖140个国内服务网点和1200余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客户数达到了2400家,389个大临床项目在执行,其中有超过230个创新药项目同步实施和运行,含超过20个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

  截至2020年国内临床试验技术服务市场超150亿元,目前泰格国内市占率8.4%。

  国内市场分散,泰格靠着丰富的技术,研究经验以及广阔的覆盖区域服务能力能逐步提升市场占有率。从商业逻辑看,国内创新药红利,海外申报临床增加等因素,市场空间还会继续增长。

  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是在药物开发过程中其他的重要服务,包括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主要由美斯达提供)、临床试验现场管理及受试者招募SMO,由杭州思默提供。

  实验室服务(临床前CRO,由方达控股提供)。泰格医药2020年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16.57亿元,同比增长14.56%,毛利率44.59%,毛利率下降主要由于疫情影响,实验室服务和临床试验现场管理及患者招募服务的毛利率降低。

  从公司的合同订单来看,最近两年的业务仍处于增长态势,因此2021年业绩基本无忧。

  但是公允市价会出现比较大幅的波动。在CRO领域里创新药研发费用约有 70%分布在临床研究阶段,其中临床Ⅰ期占比约为 5%、临床Ⅱ期占比约为 15%、临床Ⅲ期占比约为 50%,因此临床 CRO 的市场规模理论上是最大的也是最赚钱的行业。

  但是业务单一的CRO公司不足以满足制药企业多方面的需求,难以提升客户忠诚度。

  医药研发外包产业链上的纵向一体化不仅能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的一站式服务,也是构建自身竞争力、提升盈利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各细致划分领域内并购拓展经营事物的规模,以此来实现纵向一体化,正成为CRO行业新的趋势。

  关键假设数据依据市场结构和企业经营结构变化可作适当敏感调整,大圣采用偏保守估值。

  泰格当下的股价在165元附近震荡,与内在价值相差不大,是个是合理的的价格。

  卡拉曼说过,成功的投资者总是能将各种重要的要素融为一体。投资之道比的不是某一方面的重点突出,而是能够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决策投资结果的不同方面和主要能力。绝对估值仅仅是我们投资工具的一把秤,更重要的还是对泰格医药基本面以及CRO行业的深度认知。

  投资是将这些综合能力融会贯通集成,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辩证思维,不盲从的独立思想。

  这两年大家都在抱怨“抱团”,尤其是今年,“抱团”更加集中化。去年的“茅组合”也失效了,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高景气板块之所以估值高,是因为不景气的板块实在太多了。假设购买高景气度板块的资金不变,而从去年到今年,高景气度行业的供给减少了很多,理论上高景气度的估值会促进提高。同时不景气板块的估值由于供给的增加而进一步下降,反映的是景气与不景气供需的失衡。

  今年以CRO(泰格医药,凯莱英,药明康德,昭衍新药),宁德时代,锂电池,科学技术板块为主线完全走出了独立行情被称为“宁指数”。大家都很好奇何时会打破这种平衡,切换风格。

  大圣觉得只有这些板块行业不景气,或者有新的高景气度板块冒尖,才会打破目前这种失衡状态,为什么呢?

  我们来品品基金经理的审美观,后疫情时代一直都是低利率低增长状态,基金经理一致审美,利率越低,流动性越宽松,四维度中重要性排序。

  受政策激励影响,国内创新药投融资热情高涨,如果未来行业增速出现放缓或反转趋势,制药及医疗器械行业的投资减少,会造成外包服务的需求减少,会对公司造成不利影响。

  临床试验专业人才在国内是稀缺资源,在医药研发人才市场激烈竞争的情况下,经验比较丰富且专业能力强的人才炙手可热,若公司不能聘用或挽留足够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难以维持稳定的服务水平,项目交付会受到影响。

  随着公司逐步扩大服务范围以及在海外的持续扩张,要一直寻找合适的被收购标的,如果被收购标的无法与公司顺利整合,公司不能有效提高整体运营能力和管理效能,扩张未必能成功。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实物资产包括上市公司股权、非上市股权、非上市基金投资和结构性存款及衍生金融工具,上述资产价值受市场波动较大,公司不能确保金融实物资产的公允市价变动将继续保持变动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