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合规指引 推动医药商业贿赂治理关口前移
时间: 2025-03-26 03:30:25 | 作者: 新闻资讯
医药行业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其健康发展必然的联系到广大民众的健康权益。为更好支持和引导医药企业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近期,市场监管总局出台了《医药企业防范商业贿赂风险合规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一级巡视员杨洪丰介绍,该《指引》的发布是推动医药领域商业贿赂治理关口前移的重要举措,旨在帮助医药企业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正确识别和有效管控商业贿赂风险。
与现行法律和法规和医药行业有关政策文件相比,《指引》在以下3个方面实现了创新。
一是贴近行业实际,注重具象化描述和实操性指导。《指引》汇总梳理学术拜访交流、业务接待、咨询服务、外包服务、折扣折让及佣金、捐赠赞助和资助、医疗设施无偿投放、临床研究、零售终端销售9个具体场景的商业贿赂风险点,覆盖医药购销领域全业务流程。针对每个具体场景,列出正面、负面两张参考“清单”,以规范事项给予正向引导,以风险识别与防范事项给予负向警示,为医药企业防范商业贿赂风险合规管理提供清晰、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建议。
二是风险分级列举,带领企业正确辨识风险层级。《指引》对医药企业各具象场景内的风险因素做评估,根据风险等级进行明确的分类提示。例如,对于医药企业经营行为的规范要求,划分为应当、可以、建议、倡导四个档次进行规范提示;对于医药企业应予识别、防范的风险,按照违法性风险程度,划分为禁止、避免、关注三个档次进行分类规制。
三是完善风险处置,帮企业有效实现风险防控。《指引》提出对于商业贿赂风险的分类处置预案。对于尚未构成违法犯罪的风险性问题,提示医药企业应当及时采取包括内部调查、风险评估和自行处置等合理必要的内部管控措施进行相对有效整改,倡导医药企业完善长效机制,避免类似风险行为再次发生;对于已经涉嫌商业贿赂行为的违法性问题,提示医药企业应当在合理内部处置的基础上,积极努力配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执法工作,采取及时有效的案前主动报告、减轻危害后果、配合调查取证等措施。
医药企业是加强自身合规管理、规范相关经营行为的“第一责任人”。《指引》中明白准确地提出了企业在发现商业贿赂行为时,应积极向监管部门报告,并全力配合相关调查工作,这种积极整改、主动配合的态度有望获得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的机会。
“这无疑是对医药企业的一种正面激励,鼓励企业在面对商业贿赂问题时,不再选择掩盖或逃避,而是采取正确的风险应对态度,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消除违法后果,减轻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的负面效应。”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纪委书记、党委委员余卫东表示,《指引》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医药企业的法律风险意识,激发企业主动配合监管、自我纠错的积极性,并逐步推动医药行业形成更加健康和透明的经营环境。
行业协会在医药企业合规建设工作中也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副会长兼合规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秘书长左力表示,下一步,协会将组织并且开展针对《指引》的专题培训和宣传活动。鼓励会员企业对标《指引》进行内部检查,帮企业及时有效地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整改,确保企业的合规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在此基础上,还将根据医药行业的特点和真实的情况,修订升级协会2021年实施的《医药行业合规管理规范——反商业贿赂分则》,进一步细化和补充合规管理的要求和标准。
“我们期待医药企业切实履行合规经营主体责任,参照《指引》的相关规定,梳理识别商业贿赂风险点,持续完善风险管控措施,加强对企业重点人员、重点岗位的风险管理,确保风险防范到位、内部管理到位。同时,鼓励医药企业在发现涉嫌商业贿赂问题线索时,及时向监管部门主动报告,积极努力配合调查处置,切实降低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的社会危害。”杨洪丰说。
免责声明: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的主要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