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打标机
绵阳:水弹性城市建设助力中国科技城崛起和腾飞
时间: 2024-10-18 07:42:45 | 作者: 激光打标机
- 机型介绍
绵阳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科技城,是四川第二大经济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第三城,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全国生态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现有野生大熊猫数量占全球总量的20%以上。
自习2013年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水弹性城市”以来,绵阳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坚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系统解决城市涉水问题,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科技赋能海绵城市建设的创新特色之路。
在2016年被确定为省级海绵城市试点后,绵阳更是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民生工程及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契机,以建设“三江六岸”等海绵型项目为突破口,全力打造“绿色城市”“美丽绵阳”。
绵阳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成渝西“西三角”腹心地带,地表水系发达,形成“三面环峙,一水中流”的山水城格局,具有典型的“山前盆缘”地貌特点,多年平均降雨量1081毫米,多年平均强降雨频次达6次/年,具备天然的水弹性城市建设资源禀赋。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等殊荣。
这样的先决优势为“5·12”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支撑,绵阳在灾后重建过程中贯彻低影响开发理念,建成了以北川新县城、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绵阳农业学校和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代表的海绵示范项目。为深入推动水弹性城市建设,成立了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部门合力推进;成体系建立完善各类规划、技术规范,在两证一书中实施海绵技术管控,建立完善了全主体参与、全层次覆盖、全流程监管、全要素支撑、全事项考核、全链条带动的海绵城市建设长效推进机制。截至2022年年底,建成区35.8%的面积达到一定的要求,海绵城市建设初显成效。
海绵城市理念不仅为绵阳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指引,还为国防军工单位提供了更好的水安全保障。绵阳注重城内城外统筹谋划,将城外军工单位等区域纳入海绵城市建设范围;注重上中下游综合施策,左右岸同步规划同步整治;注重分区辖区统筹治理,以分区为单元,以防控雨水引发问题为重点,多目标融合,在城郊涪江水域建设了三江、红岩等闸坝调蓄工程;投资5.58亿元,整治内涝积水点39处;投资3.7亿元,排查管网379.19公里,整治179.92公里;为国防军工单位的科研生产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海绵城市是保障水安全、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的有效途径,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组合拳。绵阳将城市内涝点整治与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加快构建和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通过增绿留白,加快公园绿地建设,加强河湖生态修复,充分的发挥公园绿地的“渗、滞、蓄、净、用、排”等功能,形成了“群山环抱、山水共济、林田相伴、城水互融”的绵阳水弹性城市生态格局,人居环境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2021年以来,绵阳大力实施“生态美市”战略,在三江六岸和安昌河、草溪河等流域综合整治工程中贯彻落实水弹性城市理念,消除了黑臭水体,城市水体水质达标率100%;实施海绵绿色福祉工程,建成三江湖、江油读书台2座国家级湿地公园,海绵型绿道106公里、口袋公园59个,被央视《新闻联播》多次报道,为先行区建设提供了良好支撑平台。
海绵城市建设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的作用有目共睹,在激发产业创新、促进行业发展方面,也卓有成效。绵阳本土企业依托西南科技大学、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雄厚的科研实力,开展“污水深度处理”“海绵实施工程技术”“变废为宝”等研究课题20余项,参与编制《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图集》《四川省彩色透水水泥混凝土技术标准》《建筑室外透水铺装构造图集》等6部国家、省级海绵标准、图集,研制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改为透水混凝土路面的方法”“一种边坡生态恢复系统”等100余项成果获得实用新型专利;部分产品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入《海绵城市建设先进的技术与产品目录》,全国推广;多家企业获得全国水弹性城市最具影响力企业奖、创新创业优秀企业奖等荣誉。
“十四五”期间,绵阳将以“建设中国科技城,打造成渝副中心”为契机,在御营坝、朝阳军工区等老城区,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地开展水弹性城市建设,重点解决山洪内涝、配套不足、设施老化、雨污合流、面源污染等问题,有力保障国防军工设施安全,全方面提升市区水生态环境,突出水弹性城市建设的“民生工程”实效,借“海绵”东风、补民生短板,在实践中总结“山前盆缘”地区洪涝统筹经验。
在安州河东新区、科技城新区等新城建设中,以水弹性城市理念为先导,以强大科创实力为支撑,坚持目标导向,高起点规划,立足绵阳山、水的城市特色,融入绵阳文化,高标准建立“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全面构建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努力打造“举目皆海绵”的高品质片区,积极探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区海绵城市建设路径。
未来三年,绵阳计划实施约180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投资达49亿元,城市建成区50%以上的面积将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将得到非常明显提升,城市内涝积水点将全面消除,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将逐步提升,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将不断筑牢……海绵城市建设必将有效助力绵阳这座中国科技城的崛起和腾飞。
近日,贵州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加强贵州省城市建筑垃圾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
近日,广州市区域标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技术规范》发布实施,确立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总体要求,规定了技术评估、设计、土建施工和验收、设施安装、使用管理方面的规则。
为强化落实电瓶车全链条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住房城乡建设局推进居住小区电瓶车充停场所增改建工作。
近年来,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高站位谋划、高频次调研、多渠道联动、全方位发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公园建设工作。
10月14日至10月15日,2024施工公司成本管控数字化大赛总决赛暨颁奖典礼在北京举办。
修缮治理后的钟楼湾胡同,呈现出居住景观一体、道路墙体美化、架空电线入地、环境古色古香的全新面貌,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2023年被评为“北京最美街巷”。图为钟楼湾胡同一角。
住建部部长倪虹:通过货币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